的单子已经堆到了屋顶那么高,工部一个都不给造。
问就是户部不给钱,问就是工部没人手。
谁去问,俩老头就当着你的面打架,弄不好还要波及第三方,打着打着对劝架的一顿老拳,搞得那群难缠的皇亲国戚都一阵无语,哪儿坏了也不等户部给钱工部拨人了,自己掏钱修吧。
至于原本每年该给他们的蔬果柴薪……已经五年没看到一根柴一棵大白菜了!
户部尚书也愁啊。
全大岐要免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,地方没钱,国库没钱,皇家的私库能卖的都快被他卖光了,太子现在一个月就吃一回肉,后宫三年没做过新衣服了,皇后都带着宫女们做绣活儿了。
他再不想办法,就该拿自己祭天了。
他原本就是管金库的,还管着京城四市的的贸易,自然知道京中谁有钱谁没钱。
可弘安帝一意孤行要打仗时,已经敲了京中和各地的豪强们不少钱,尤其是京中的高门大户,通通大出血,再逮着他们薅,搞不好会引起什么事端。
如今大岐外患已除,内忧却不少,经不起大刀阔斧的乱来,要是这些大户们联合起来闹,都不用清君侧,他这个罪魁祸首就得先祭天给大家泄愤。
但该修的河堤,该修的桥梁大坝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,户部尚书都在犹豫要不要牺牲他一个,再让富豪出回血,正是这时候,他在会试考场看到了颜君齐的卷子。
另辟蹊径啊!
大岐贵族们赚钱的大头是田地,商贸是其次,虽然大商背后都有人,但官宦不许经商,谁也不敢明面说那是自己的生意。
何况天下商铺千千万,能影响朝局的贵族占不了十分之一。
他只要绕开他们,先向中层下手,聚少成多,再徐徐图之,慢慢渗透,就不会招来祸乱。
国库没钱了,这是所有人的共识,大伙儿都在一条船,只要不用他们伤筋动骨大出血,又能让国库运转,他们甚至会帮着他找别人出点儿血。
他派人去隆兴郡急调观阳三县的税赋档案了,另外改商税的折子也改了三稿了。
历来修改税制都是大事,好在弘安帝本人不是个循规蹈矩、奉祖宗之法为圭臬的皇帝。
这又仅仅是改商税一项,只要能干出效果,想来不会太难。
户部尚书正翻阅各地的税赋册子,想着先从哪儿下手能既稳妥又立竿见影,颜君齐和贺颂之来了。
抠门起来六亲不认的户部尚书瞧见颜君齐,比见了亲儿子还亲热。
“小颜传胪呀!这才几天就来报到了,坐坐坐,家安置好了吗,派人去接亲眷了吗?我正有些事想问问你,我给吏部送文书,你明日便来户部当值吧。哦,小贺状元你也坐。”
颜君齐和贺颂之行礼,先将文书交过去。
户部尚书接过去,递给下属,对颜君齐道:“以后抄文书这事你就别做了,多做点儿正经活儿吧。”
颜君齐:“……是。”
这位户部尚书意外的好说话呀。
颜君齐心思渐动。
户部尚书让他们俩坐下,开始询问颜君齐观阳商贸与商税的细节。
无论他问什么,颜君齐都能脱口而出,演算起税额来,速度飞快,贺颂之人都看呆,除了专门学算科的,他还从来没见过有人算账这么快。
户部尚书自然也不恐多让,随手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算盘,打得噼里啪啦响,比他们家管田庄和店铺的账房还快。
贺颂之只看到一片残影。
他对朝中人员熟悉,这位户部尚书年轻时也是翰林出身,在太府寺和户部加起来,任职都没超十年,他还是最高长官……
贺颂之恍恍惚惚来,恍恍惚惚走,觉得自己还有许多许多东西要学。
他不知道,户部尚书年轻时候名次不上不下,得不到重用,在翰林院无聊,又没啥事干,加之对算学又有兴趣,闲来一直在自学着玩。
而颜君齐,完全是受生活所迫。
卢栩生意摊子越来越大,人又马马虎虎,他这个兼职的账房总管平时要替他操心一切,还要念书上学,时间有限,不得不逼自己算快点儿,再快点儿,多年磨练,处理庞杂琐碎的账目特别快!
贺颂之回翰林院干活儿了,颜君齐却还在留在户部给户部尚书提供数据和信息。
颜君齐道:“观阳的变化赖以自观阳至朔州的商路,若放至全国,不具备典型性。”
户部尚书点头,他迟疑的也是这个。
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县城,扔点儿什么过去都可能导致县城发生巨变,不够典型啊……
颜君齐:“大人何不在近处寻一处做调研呢?”
“近处?”京城近处势力庞杂繁复,去谁的地盘调研?去查谁他都得挨参!
颜君齐状若不经意地提到:“南城如何?”
户部尚书一怔。
颜君齐:“学生赴京赶考,沿途路过许多郡县,也见了不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