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霍师傅有手艺,设计出来的首饰非常好。小霍师傅长得又比较帅,生活圈子比较单纯,整个人的性格也非常温和。
最重要的一点,人品好。如果人品不好,唐经理根本就不会开这个口。这一点王乐梅非常肯定。
另外补充一点,小霍师傅是本地人,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因素。
作为外地人,王乐梅生于重男轻女的家庭。父母为了高彩礼,要把她嫁给隔壁的老光棍。她半夜从家里逃走,买了一张火车票,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深城。
一开始没有暂住证,她只能躲躲藏藏。吃苦受罪,还差点被骗到歌舞厅做皮肉生意。
后来有了一份卖衣服的工作,而且给老板挣了很多钱。老板为了赚更多钱,才帮她办下来暂住证。
老板是吝啬的,她给老板整整干了三年,只拿基本工资,提成基本不给。
每次要钱,老板都说如果不是当初帮忙办出暂住证,王乐梅早就被遣返了。可再大的人情,三年十几万块钱的提成,也足够还了。
之后遇到了来买衣服的唐小鱼,王乐梅接受唐小鱼的邀请,去当观赏鱼店的店长。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。
她的工资很高,提成更高!听从唐经理和刘总的劝说,她已经在深圳这边买了两套房子。
虽然是贷款的,但她的工资和提成足以还贷。房子涨价,完全可以覆盖贷款利息。当买下房子的那一刻,王乐梅觉得自己是半个深城人。
深城不仅仅是一个挣钱的地方,还是她的小家。
在她的内心深处,成家立业生孩子才相当于在这个城市真正落地生根。她在忙碌工作的同时,也保持头脑清醒,寻找着自己的姻缘。不过貌似不太成功!
小霍师傅的出现,让王乐梅眼睛一亮。
首先他们性格互补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搭配。一直以来王乐梅也有创业的想法,但风险太大,而且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。
如果她和小霍师傅结婚,他在经营家庭的同时还可以经营家里的首饰铺子,完全可以开成连锁的金店。
王乐梅跟刘美兰和老霍师傅打声招呼,跟着小霍师傅出去逛逛,培养感情。
等到他们走远,老霍师傅眉开眼笑:“美兰,真的要谢谢你和小鱼,给我儿子介绍对象。这姑娘声音好听,长得也好看,关键眼神也正,是个非常不错的姑娘。”
刘美兰点头:“是吧,在我们店里工作快两年了,一直面面俱到。人长得漂亮,特别谦和。说来也是个苦命人……”
老霍师傅听到这话:“幸亏这丫头跑出来了,这要是不跑,留在乡下嫁给老光棍,这辈子不说完了,但绝对不能像现在这么精彩。”
这时候王妙想眨眨眼睛,轻轻笑着说:“霍伯伯,你倒是找到好儿媳妇了!可是美兰将要失去一员大将!”
听到这话,老霍师傅讪讪笑笑:“那以后美兰你来我这边做首饰,我都不收你钱!”
其实他们并不缺少去城里开店的资金,店铺都已经买好了。上下两层,足足600平。家里创业的资金也有,但他们迟迟没有行动,都是因为没有可靠的经营者。
毕竟父子二人擅长的是手艺。在四方岛这边人人都认识他们,知道他们的手艺,所以不用推销就有生意上门。可是到了城里之后,谁认识他们霍家父子呢?
这就需要一个信得过可靠的经营者,还有什么能比儿媳妇这个自家人更可靠呢?小作坊起家的大多有这样的想法,尤其是像老霍师傅这样保守的老年人。
刘美兰笑了笑:“该收多少钱还是要收钱!我所图的东西更多更大!”
老霍师傅听到这话,好奇问:“美兰,你需要我们做什么?”
刘美兰问道:“霍伯伯,如果你们只想守着一家店铺小打小敲,那我就不说了!如果你们想把霍家金店开成全城连锁、全国连锁的金店,那我就往下说。”
听到这话,老霍师傅倒吸一口气:“哎哟,老头子我这辈子在四方岛上讨生活。现在好不容易在城里面买了一个门面房,准备开一家大的金店。没想到你这姑娘,居然又给我画了一个大饼。”
“不瞒您说,我小时候,民国期间,我父亲就是给张家金店做大师傅。那时候张家金店光在广州就有10家店,在其他地方也有很多,真风光,赚钱真多,日进斗金。”
“后来我父亲建国后直接进了国营的厂,但手艺没落下,一直教我。等到改革开放之后,我才开始把这手艺捡起来,开这个铺子。”
“现在外面蓬勃发展,如果我霍家有幸也能用这手艺创业,自然求之不得!美兰,你是不是想入股我家的金店?”
刘美兰点头:“